郁文读书会 |《说文解字》:捕捉文字的风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郁文读书会如期而至。
3月26日晚19:00中文堂,我们共读《说文解字》,感受文字的韵味,进行思想的交流。
第四期读书会,有幸邀请到古汉语与古文字教研室、古文字学研究室的杨泽生教授,为我们讲解《说文解字》,并解疑答惑。
本期读书会由三个环节组成:
01
老师讲解
杨老师从六个方面入手,对许慎的《说文解字》进行了介绍。首先,他展示了历史文献中对《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的记载,然后就书名《说文解字》展开解释,说所谓“说文”和“解字”,一般认为各有所指:作为独体字的“文”不可分解,故用“说”字;作为合体字的“字”可以进行偏旁分析,所以用“解”字。但是《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说解不限于形体,还包括文字的意义和读音,所以这个通行的看法未必准确。接着为我们介绍了《说文解字》的版本,分别为初稿本和定本、唐写本残卷、小徐本、大徐本。杨老师还就《说文解字》的内容体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他引用了清代王鸣盛等人对《说文解字》的评价,指出了《说文解字》的重要价值。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他谈到了如何学习《说文解字》,为同学们展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具体要求。
02
同学分享
19级本科生伍国华同学分享的题目是《〈说文解字〉:历史的语境》,在分享的过程中,他谈到了当时历史情况与许慎如何“说文”和“解字”的关系。
他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历史的语境一:有规律地分析字形;
历史的语境二:抄录古文;
历史的语境三:“六书说”的应用。
最后,伍国华同学为自己的分享作了总结,他认为,《说文解字》为历史而生,以历史的语境角度评判,《说文解字》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它对后世有重大贡献,但不能全信,不能过度崇拜和迷恋。
杨老师对伍国华同学的发言表示了肯定,他认可伍同学关于《说文解字》“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全信”的观点,同时,他表示伍国华同学认真阅读《说文解字》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让他感到高兴。
03
现场问答
杨老师先是解答了线上问卷收集的问题,接着为现场的同学们解疑答惑。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Q:《说文解字》中的“读若”有哪些功能?如何分辨这些功能?
A:在《说文》里,许慎对汉字的读音问题作了两种处理,第一,是用形声系统,即用形声字之某声、省声、亦声来说明字音;第二,是用“读若”等拟出汉代人的读音。冯玉涛《〈说文解字〉“读若”作用类考》一文,说“读若”有说明同源字、说明异体字、说明古今字、说明通假字、为被释字注音等5种作用。其实最重要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说明读音,比如《说文》林部说“森”字“读若曾参之参”。当然,有些“读若”在说明读音的同时,也为研究读若字跟被释字到底是同源字、异体字、古今字或通假字的关系,提供了线索,比如“
2.Q:《说文》认为“肱”字先加“又”为“厷”,又加“肉”为“肱”,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我的疑惑如果让人直接去读这本《说文解字》,可能会有一些误导,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A:《说文》说“肱”字的古文字形大概不可靠,但它说属象形还是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一般认为“肱”字的甲骨文是指示字,但未尝不可以把它看作复杂象物字,就和西周金文突出头部的“元”字一样。《说文解字》无论字形还是说解都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大量出土古文字材料证明,其主体是正确可靠的,所以我们还是要读这本《说文解字》。而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利用和结合出土古文字材料去读,比如前面讲《说文》解释“騑,骖旁马”,结合曾侯乙墓竹简说驾六匹马依次称“左騑、左骖、左服、右服、右骖、右騑”,那么“騑”是骖马外边的马就很清楚了。再比如,我写过一篇小文章,《汉字补说四则》,其中一则是针对《说文》说“兒”字“象小儿头囟未合”,根据出土的古文字字形和常见一岁左右的婴儿一般都会在嘴巴上下颌长出两颗非常显眼的牙齿,论证“儿”字的古文字写法就是象嘴巴上下颌初长两颗门齿的小儿之形,说明《说文》“兒”字的小篆字形和有关说解都是不对的。
第四期读书会圆满结束。
期待与你的下次见面!
版权声明
编辑:顾朴
初审:李劲峰
复审:陈方,杨泽生
审核发布:于海燕